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现在还有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政策吗? 一般加多分?少

2025-11-08 20:41:39 | 大淄博

现在还有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政策吗? 一般加多分?少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大淄博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现在还有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政策吗? 一般加多分?少

现在还有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政策吗? 一般加多分?少

在高考政策中,针对少数民族考生的优惠政策依然存在,但具体加分政策和适用条件有所调整。考生及其父母必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常住户口,并且户口迁入的时间需达到一定年限,通常为三年。这要求相关部门在审核过程中严格把关,并单独进行公示。

为了符合政策要求,迁入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考生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具体材料包括:父母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购买商品房的产权证明;父母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投资经商的营业执照;父母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工作的单位提供的证明材料等。

根据不同情况,少数民族考生可以享受到不同的加分政策。具体而言,少数民族聚居州、县、乡的考生可获得20分的加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可获得10分加分;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农村少数民族考生同样可获得10分加分;而散居在城镇的少数民族考生则可以享受5分加分。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政策并非一成不变,各地政策可能存在差异。因此,考生和家长在准备申请时,应仔细查阅当地的高考政策文件。

现在还有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政策吗? 一般加多分?少

高考少数名族加分双十原则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双十原则”并非官方标准表述,但可理解为两类与“10分”相关的加分情形:一是特定条件下少数民族考生的10-20分加分;二是散居少数民族考生的10分加分。

一、特定条件下的10-20分加分

部分省份对同时满足“少数民族身份”和“少数民族家庭户籍条件”的考生,叠加基础性加分(如使用汉字试卷的5分)后,可获得10-20分加分。例如,四川省三洲十七县两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统一加20分;贵州省三类区域参加高考的少数民族考生,2024-2025年符合“三统一”条件的加10分,2026年起符合条件的加5分。

二、散居少数民族考生的10分加分

部分省份对散居在少数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时加10分。 散居少数民族 指未居住在少数民族聚集地,但户籍在少数民族乡的考生。 大淄博

政策核心规则

累计上限 :所有加分项累计总分不得超过20分。例如,若考生因使用汉字试卷获5分,且因户籍条件叠加10分,则总分仅计算15分。 政策差异 :不同省份对少数民族加分的幅度和条件存在差异,需以当地最新政策为准。

政策调整趋势

近年来,全国多省逐步调整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例如,湖南省2025年高考起,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从15分降至10分,2026年无新增或恢复相关政策;河南省2024年起取消少数民族加分项目,2021-2023年仍具加分资格(分值为5分)。

体育高考加分政策有什么改变吗

大淄博(https://www.dazib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体育高考加分政策有什么改变吗的相关内容。

1. 2024年的特长生新政策对体育特长生的招生条件和程序进行了调整,以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成绩和竞技水平。
2. 政策文件首先认可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积极成果,并指出该模式为体教结合提供了宝贵经验。
3. 同时,政策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部分学生文化成绩与体育竞技水平不匹配,部分高校招生考试组织不规范,以及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造假现象。
4. 为了解决学生文化成绩和体育竞技水平不匹配的问题,自2024年起,报考高水平运动队的条件变得更为严格。只有符合生源省份高考报名条件,并拥有国家一级运动员及以上技术等级称号的学生才有资格报考。
5. 从2027年起,除了上述条件外,考生还需在近三年内参加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性比赛并获得前八名,才能报考高水平运动队。
6.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设定报考高水平运动队的具体条件。
7. 体育特长生之家认为,提高报考条件有助于避免低水平运动员进入高水平运动队,确保队伍的整体水平。过去,一些考生利用较低的报考门槛和信息优势,通过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进入优质高校。
8. 国家在提高报考门槛的同时,也意识到不应矫枉过正。因此,国家体育总局调整了一级运动员技术标准,适当降低难度,并为新政策设置了三年的过渡期,直到2027年才开始实施需要全国性比赛前八名的新要求。

以上就是大淄博为大家带来的现在还有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政策吗? 一般加多分?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大淄博:www.dazibo.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现在还有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政策吗? 一般加多分?少”相关推荐
江苏取消少数民族考生中考加分政策,现在高考还有哪些加分政策?
江苏取消少数民族考生中考加分政策,现在高考还有哪些加分政策?

江苏取消少数民族考生中考加分政策,现在高考还有哪些加分政策? 高考加分政策 一、增加20分 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有下面几类: 1、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受到省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者; 2、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初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 3、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

2024-11-09 10:58:50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2021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2021如下: 少数民族高考生,用汉字答高考试卷,其实是满足高考加5分的条件的,除了汉族,其他的少数民族都是有这个机会的,而且大部分的考生也很受益。 海外归侨子女,以及台湾省的人在中国大陆参加高考,都是可以享受加5分的高考加分政策。 如果考生符合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

2024-12-07 12:47:48
边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边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边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法律分析:在教育部本次发布的《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表示“边疆、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可在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达到高校投档条件的,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最高加分为20分,各省各有不同。 法律依据:《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省级招委会可根据本地投档录取办法决定,在其文

2024-11-07 07:43:31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边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边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法律分析:由省级招委会决定,可在高校投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降低分数要求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降低分数要求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 法律依据:《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由省级招委会决定,可在高校投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

2024-11-16 17:38:57
2023甘肃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2023甘肃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2023甘肃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2023年甘肃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目前尚未公布,2022年的政策作为参考,少数民族考生在报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录取时,文化课加分为20分。具体如下: 长期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报考省属院校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10分。对报考汉语言授课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时文化课加20分。自2020年

2024-11-01 19:44:48
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高考加分的政策是怎样的?
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高考加分的政策是怎样的?

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法律分析:1、一般情况下,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可以加5分。 2、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是指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可在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此外,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法律依据:《对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430号(

2024-11-28 01:28:58
加分政策四川高考少数民族彝族加多少分
加分政策四川高考少数民族彝族加多少分

加分政策四川高考2019少数民族彝族加多少分 加分政策四川高考2019少数民族彝族加10分。 1、增加20分 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有下面几类: (1)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受到省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

2024-12-23 21:02:44
高考民族最高加分政策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高考民族最高加分政策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凉山州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法律分析:西昌属凉山彝族自治州,符合四川省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具体加分情况如下:普通类专业录取时,三州、十七县、两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含本科提前批执行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本科院校,以下简称本一批院校)加25分,报考其他院校加50分;其汉族考生报考本一批院校加10分,报考其他院校加25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024-12-07 05: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