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4 08:59:34 | 大淄博
重点学科(20个)
计算数学 生理学 固体力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及理论 材料学 热能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 流体机械及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电机与电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系统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生物医学工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
高等数学 电工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 电路 工程电磁场 计算机网络 系统工程
工程热力学 传热学 生理学 诊断学 工程制图 大学物理 大学计算机基础大淄博
国家级教学名师(6名)
马知恩教授 陶文铨院士 冯博琴教授 王兆安教授 何雅玲教授 罗先觉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院校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博通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院长是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光德教授。学院的校训是:尚德笃学,守正创新。
学院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百年名校优质的学科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规范而严格的教学管理优势,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设有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系、机械工程系、经济系、管理系、外语系、艺术系、护理系、传播系、土木建筑工程系等10个系,4个教学部,19个研究所,33个本科招生专业,建有3个省级科研平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陕西省高等教育优秀教材7部。形成了以工科类专业为支撑,以经管、艺术、文学、医学类专业相配合协调的多学科结构。2014年起,学院在省内本科第二批次进行招生,招生质量位居陕西省同类院校首位,处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现有在校本科学生10600余名。
学院秉承西安交通大学优良的办学传统,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育人为宗旨,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围绕“保证基础,强化实践,注重能力,提升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以培养基础好、技能强、素质高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力构建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按学科大类打好基础,按就业方向安排模块,使学生横向可转移、纵向可提升,形成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提升体系”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合理知识结构、较高综合素质、持续发展能力、社会责任感和竞争力强的优秀人才。
学院坐落于西安经济开发区草滩生态产业园,校园占地495.9亩,规划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校园周围绿水环绕、花果飘香、空气清新,基础设施先进,办学条件齐备。现有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院级创新实践教学基地,有各类教学实验中心11个,与企业联合共建了30余个较为稳定的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加强校企合作,近年来与130余家企事业单位就学生实习、就业等展开全方位合作,与中兴通讯、中航联盟、用友新道、吉利汽车等国内著名企业开展联合办学,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学院建立起了一支以主任教授和专业(课程)首席教授为核心,以教授、副教授为骨干的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师560余名,43%具有高级技术职务,81%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11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4人,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5人,外籍教师4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50余人。
图书馆现有纸质馆藏图书89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册,学位论文520万篇,全文电子期刊8500余种,有知网、超星、读秀等6个电子数据文献库,所有资料全天候全开架。
学院重视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校园网络及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有电信(Chinanet)和中国教育网(Cernet)两条校园网出口。已建成覆盖现有园区所有建筑的有线校园网,实现楼与楼之间主干千兆光缆连接,百兆到桌面的网络基础应用环境。学院于2019年建设了覆盖整个校园的无线WiFi网络,为全院师生的互联网访问提供了极大便利。中心机房现有多台专用服务器,为全院师生提供多项信息化应用服务。
学院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学科及科技类竞赛,学生参加的竞赛主要包括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国家级赛事以及部分影响力较大的行业类、文体类赛事,累计常规参赛A类项目三十余项。近五年来,各类赛事获奖总数累计1344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94项,省级奖项1050项。
校园文化精彩纷呈,目前学院共有各类学生社团77个,迎新晚会、新年音乐会、毕业生晚会、“星光大道”校园歌手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等学生自发组织、自发筹办的活动已逐渐向着多样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开展多种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余所知名院校建立了实质性国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广泛开展学生交流和合作办学等活动。在校学生均可选择2+2双学士、1+3双学士、3+1本硕双学位、一学期、寒暑期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成绩合格者,将获得国外院校相应学位证书或修读证书,同时可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的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目前,已累计有千余名师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标志着学院已迈开国际化办学的坚实步伐。
近年来,学院的综合声誉不断提高,在社会上逐步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与品牌,曾获评“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综合实力20强独立学院”“中国10大品牌独立学院”“全国学生最信赖的十佳独立学院”和“陕西省文明校园”等称号。
下一步,学院将全面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确立的奋斗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实力明显提升,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经过二十到三十年的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民办运行机制优势充分发挥,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优势突出,育人环境优良,校园设施先进,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简介 国家级重点学科: 内科学(血液学)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内科学(心血管病) 内科学(消化疾病) 内科学(肾脏病) 外科学(整外) 外科学(骨外) 儿科学 口腔临床医学 遗传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上海交通大学院校简介上海交通大学院校简介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
39所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最全汇总! 2023年强基计划已经落下帷幕,众多学子通过该计划实现了进入理想院校的梦想。新高三的同学们也已经开始着手准备2024年的强基计划。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各省市强基计划的招生院校,以下为大家整理了2023年39所高校强基计划的入围分数线,敬请关注。 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是考生在选择报考院校时的重要参考数据,其变化对考生影响重大。 通过对比2023年高
2023年本科专业热度排行榜 2023年本科专业热度排行榜: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电子商务。 1、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英文名: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亦称智械、机器智能,指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普通计算
一、西安交通大学开设专业专业名称学科门类专业类别学制哲学哲学哲学类四年经济学经济学经济学类四年经济统计学经济学经济学类四年财政学经济学财政学类四年金融学经济学金融学类四年金融工程经济学金融学类四年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四年贸易经济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四年法学法学法学类四年国际经贸规则法学法学类四年社会学法学社会学类四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四年汉语言文学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重点专业有哪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重点专业主要有: 国家特色专业: 农业水利工程、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动物科学、林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医学 国家重点学科: 082802农业水土工程、1203农业经济管理、090201果树学、090301土壤学、090401植物病理学、090501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0906
北京大学重点学科 北京大学2001年被批准的81个重点学科完全名单 一级学科2001年评上的重点学科1988年评上的重点学科 文科29个20个 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学现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史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哲学中国哲学中国哲学 外国哲学西方哲学 美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天津大学重点学科天津大学重点学科 在学科建设上,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现有54本科专业,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覆盖21个二级学科),分别是: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此外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分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重点学科同济大学浙江学院重点学科同济大学院校简介同济大学院校简介同济的100年,是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100年;同济的100年,是与祖国科教事业心手相牵的100年;同济的100年,是与上海城市发展相濡以沫的100年。——摘自习近平同志在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
2024-06-23 21:01:42
2024-10-31 01:22:57
2024-09-27 21:37:47
2024-10-31 00:08:19
2024-10-31 00:52:56
2025-01-13 18: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