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4 13:34:34 | 大淄博
学生公寓(8人间)600元/生·学年(行李自带)。
普洱学院位于“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14个世居民族聚居,被誉为“世界茶源 中国咖啡之都”的普洱市。学校始建于1978年,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2022年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3400余人。
办学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云南“一个跨越”和“三个定位”需求,坚持立足普洱、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明确地方性、区域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学条件 占地面积2156亩,建筑面积26.28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5.24亿元,教学科研仪设备值1.04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4.1万册,数字资源23.5万册。建有校外实验实训基地27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91个,其中省级实验实训平台3个;有院士工作站2个,科研智库平台18个。
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牢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全面提升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水平,持续推进学分制改革、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不断完善三全育人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建校45年来,共向社会输送了近62000余名专业人才,仅普洱市在职在编教师中就有普洱学院毕业生3800余人,学校被列为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高校。
师资队伍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师资队伍数量、质量双提升。现有在岗教师70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13人,博士教师29人,在读博士教师33人;聘请刘仲华院士为学院名誉院长,拥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以及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人才称号教师30余人次;认证“双师双能型”教师186名。
学科专业 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应用性学科专业体系。现有14个二级学院,共开设42个本科专业,园林专业入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试点建设专业,美术学、历史学等24个专业在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中获评C等次,烹饪与营养教育等5个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茶学专业被评为省级新兴专业,智慧农业被列为省级新兴学科培育点。
科学研究 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开展科学研究,获批老挝研究中心国家级平台1个,云南咖啡品质优化及价值提升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5个,地厅级科研平台10个,高端智库平台3个;获批省级创新团队2个,地厅级科研团队16个。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共计69项;发表科研论文1000余篇,出版科研专著近100部,申请专利100余件,获省部级奖励10项。
服务地方 尽锐出战脱贫攻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派出驻村工作队员95人,定点帮扶挂钩点顺利脱贫摘帽,扶贫工作省级考评连续5年为好等次,2人获评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与普洱市政府共建普洱绿色经济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绿色经济论坛,开展绿色经济发展课题研究,全力推进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建立那柯里·绝版木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推广普及农民版画,开展校园啦啦操项目,成功带动普洱市中小学啦啦操推广。
开放办学 坚持重点面向澜湄流域开放办学,持续巩固与老挝、缅甸、泰国等高校合作关系,拓展与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学术交流合作。现有留学生238人,累计招收留学生800余人,其中老挝留学生人数居全国前列,近三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学生国际化排名”位居全国第50位、全省第2位。建立东盟学院,开办老挝语、缅甸语、泰语等非通用语专业。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老挝国立大学等高校合作,采用联合模式培养英泰、英老复语型人才、汉语国际教育人才近千人。2022年底,学校联合东软集团、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共建中国第一个“一带一路”国际数字产业学院。主办首届澜湄教育合作论坛,成功举办两届泰北地区汉语演讲比赛,在国内外产生良好的影响。
就业创业 与普洱市政府合作共建普洱市创业公共实训基地。2018年基地建成以来,累计入驻企业253户,产值4.6亿元,基地被评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众创空间,并获4项省级认证。共开展创新创业培训2万余人次,做到了在校生全覆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以上立项191项,省级创新创业比赛获奖20余项,获评云南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落实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近六年留普洱就业约6000人,到新疆、西藏就业超230人,应征入伍518人,就业工作连续四年获云南省就业创业工作责任制考核一等奖,2022届毕业生年终去向落实率为97.66%。
文化传承 立足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办学、少数民族师生占比高的实际,将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充分融入校园文化和育人全过程,学校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先后成立地方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形成了较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科研和服务平台。对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元素进行传承创新,开创了独树一帜的“普洱绝版木刻”艺术流派,绝版木刻已成为普洱市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融合普洱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啦啦操获国际级比赛冠军8项、亚军2项,国家级比赛13项冠军、亚军2项,省级比赛冠军近百项,学校获“国家啦啦操集训队”共建单位称号。大淄博
未来规划 未来5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地方性、区域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持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省内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一、宿州学院住宿条件怎么样学生宿舍六人一间,全部住校内。宿舍配备床铺、衣柜、空调、书桌、网线等。并在公寓管理处备有小五金、针线盒、电吹风、微波炉等免费使用,备有开水净化炉、洗衣机、自动售货机等有偿使用。住宿费:800元/年·生二、宿州学院简介宿州学院坐落在皖北历史文化名城宿州市,是安徽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创办于1949年,1983年升格更名为宿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升本更名为宿州学
一、运城学院住宿条件怎么样学校有四人间、六人间和八人间,上下铺。没有独卫和空调,有阳台。二、运城学院简介运城学院坐落于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山西省运城市,前身为始建于1978年的运城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1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山西省人民政府决定,由运城师范专科学校、运城教育学院、河东大学三校合并组建运城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运城学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建校
一、滁州学院住宿条件怎么样在住宿方面,学生公寓多数为4人间,房间装有空调、风扇。多数公寓楼建有洗浴间、洗衣房,各楼层配备洗衣机、开水器等设施。校园范围内实现无线WIFI全覆盖,建有24小时营业的无人超市。二、滁州学院简介滁州学院位于皖东江淮之间,学校所在地滁州市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经济圈中心城市,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核心区城市之一,素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浓厚,北宋欧阳
一、丽水学院住宿条件怎么样新生进校后,住宿安排本着“相对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以分院为单位,由二级学院具体分配。公寓住宿费根据条件不同从960元/年-1600元/年不等。公寓楼内环境整洁,均配有文体活动室、自习室、洗衣机、开水器、空气能热水器等设施,全部公寓还装有空调,方便学生学习和生活。二、丽水学院简介丽水学院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坐落于素有“中国生态第一市”之美誉的
一、湘南学院住宿条件怎么样学校学生公寓分4人间(1200元/年)和6人间(1000元/年),都是上铺下桌,拥有独立的阳台、卫生间和网络,并有24小时热水供应。由于学校毗邻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王仙岭风景区,只有顶层宿舍需要安装空调,空调宿舍需加收空调使用费。二、湘南学院简介湘南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湖南“南大门”、“天下第十八福地”的郴州市。郴州交通便利,京广高铁、京港澳
一、菏泽学院住宿条件怎么样学校建有高标准学生宿舍,住宿费在500-1200之间。二、菏泽学院简介菏泽学院坐落在美丽的“中国牡丹之都”——山东省菏泽市。菏泽古称曹州,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曾数度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誉,是全国闻名的“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菏泽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
一、邯郸学院住宿条件怎么样本部学生入住邯郸大学村公寓。二、邯郸学院简介邯郸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太极拳圣地、成语典故之都河北省邯郸市,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办学历史始于1905年成立的邯郸县初级师范学堂,1982年升格为邯郸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定名为邯郸学院,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6年被列为河北省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
一、西京学院住宿条件怎么样公寓楼宽敞明亮,设施齐全,24小时免费网络覆盖,电梯直通。宿舍内均配置液晶电视、实木地板、暖气、双制空调等,并设有阳台和独立卫浴。楼内安装有直饮水、圈存机、全自动洗衣机、洗鞋机、微波炉、自助云打印机、自助售贩机等设备。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的使用提升了公寓的安全性,公寓实行智能用电管理,24小时全天供电。完善的宿舍硬件设施,全方位立体式服务,在方便学生住宿的同时也为宿舍的
2025-04-18 17:27:02
2025-04-09 17:39:14
2025-04-28 09:38:13
2025-04-11 22:37:37
2025-04-25 02:54:39
2024-08-22 2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