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6 12:46:43 | 大淄博
学校设有内科呼吸系并皮肤病与性病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设有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小儿先天畸形实验室、免疫皮肤病学实验室等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等3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2个国家研究基地,1个全国儿童抢救中心;设有10个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中国医科大学院校简介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院校,是唯一以学校名义走完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院校,是我国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校之一。其前身为1931年11月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1932年学校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40年9月在延安,经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共中央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8年11月,在沈阳接收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前身为满州医科大学,1911年由日本国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建立),合并了辽宁医科大学(前身为盛京医科大学,1883年由英国苏格兰教会建立)。中国医科大学是原卫生部部属高等医学院校,2000年改为省部共建学校。2015年获批为辽宁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共建高校。2021年11月20日,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医科大学建校90周年。
中国医科大学建校至今,共培养了30多万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多年来,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家卫生管理的著名领导干部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据不完全统计,担任副部级以上职务百余位,卫生行业主管部门正、副部长10位,将军4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9位。
学校现有沈北、和平2个校区,设有19个学院、2个研究院、2个教研部。在医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等6学科门类拥有学位授予权;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等7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6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7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7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A类7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普通本科专业26个,有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教学项目有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国家级教学团队(包括黄大年式教学团队)4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十二五”规划教材16本,4本教材获批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1人,入选全国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4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省级教学项目有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重点支持专业1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2个,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1个,精品课程4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4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省级教学团队1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跨专业实训平台1个,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8个,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实训培训基地1个,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6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10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37个,辽宁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6个,辽宁省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2个,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2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5个;辽宁省精准医疗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3个,辽宁省医疗中心55个。学校现有3所附属综合性医院和2所专科性医院,开放床位12723张,牙科综合治疗椅267张。
学校在职教职工17908人。全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6.73%,全校正高级986人,副高级1861人,研究生指导教师3722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566人。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8839人,其中博士生1362人,硕士生7051人,普通本科生9602人,外国留学生824人。
学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人(其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教学名师2人)、青年拔尖人才人选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1人、青年学者2人、特岗学者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选1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5人;“兴辽英才计划”杰出人才2人、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引进计划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领军人才3人次,辽宁省优秀专家23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1人次,辽宁特聘教授44人次;“兴辽英才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6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特聘教授)16人、青年拔尖人才24人;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名师15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30人,辽宁省黄大年教师团队3个,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13人、千人层次125人。在中华医学会担任主任委员1人,候任主任委员2人,副主任委员15人;现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3人,委员10人。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合作成立了中英联合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丹麦、西班牙、朝鲜、芬兰等国家、地区的113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与世界银行(WBG)、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等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学校是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简称“111计划”)。有449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学校荣誉职称,近年来开展了146项重要国际合作项目,38个CMB项目。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医科大学发起,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乌克兰、德国等15个国家、48个医学教育机构,于2018年5月26日在沈阳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联盟成员单位已经扩展至23个国家86所单位。
中国药科大学重点学科 药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药学、中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药物制剂、生物工程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高职学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中国药科大学院校简介中国药科大学院校简介中国药科大学坐落于古都南京,始建于193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药学高等学府。
中国海洋大学重点学科 中国海洋大学现有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如下: 1、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1)海洋科学:涵盖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4个二级学科 (2)水u3000u3000产:涵盖水产养殖、u3000渔业资源、捕捞学3个二级学科 2、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1)环境科学 (2)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3、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中国海洋
中国政法大学重点学科 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英语、德语、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应用心理学。 中国政法大学院校简介中国政法大学院校简介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
中国传媒大学重点学科 新闻传播、广播影视艺术等 中国传媒大学(海南校区)院校简介中国传媒大学(海南校区)院校简介中国传媒大学考文垂学院(CoventryCollege,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于2022年4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批准证书号:MOE46UKA02DNR20222213N),是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其国际化办学工作由我校海
中国民航大学重点学科 通信与信息系统、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和工商管理学等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中国民航大学院校简介中国民航大学院校简介中国民航大学隶属于中国民用航空局,是一所工、管、理、经、文、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民航局、天津市、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天津市“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点学科 4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基础数学 计算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应用数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 理论物理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凝聚态物理 声学 光学 无线电物理 天体物理 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地球化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15个,北京市重点学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1个。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院校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院校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国标码:13899以下简称东方学院)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中医药“211”工程建设高校)申办,200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中医外科、中药学、中医内科及中医骨伤科学,另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个:中医医史文献学、针灸推拿学;上海市重点学科9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2个;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5个。 教育部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 中医外科 中药学 中医内科 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 中药学(重中之重学科)、中医内科学、中医系统
2024-06-23 21:01:42
2024-10-31 01:22:57
2024-09-27 21:37:47
2024-10-31 00:08:19
2024-10-31 00:52:56
2025-01-13 18: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