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4 15:54:48 | 大淄博
纳西族在文明程度上表现出色,位于云南省的少数民族行列,不享受高考加分政策。相较于汉族,纳西族的文盲和半文盲比例更低,仅为27.41%,低于汉族的32.7%。每万人口中,纳西族拥有更高比例的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位居云南各少数民族之首,其信息化水平为12.03,电视普及率达到了72.1%。
教育在纳西族中占有重要地位。截至2000年,这个民族已涌现出5位大学校长,30位博士和超过3000名教授。然而,随着丽江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经济的提升与教育进步并未同步。令人担忧的是,纳西族对教育的关注度似乎有所下降,反映在初高中学生辍学现象较为严重。 大淄博
纳西族地区正经历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纳西文化随之声名鹊起。然而,伴随着经济狂飙突进的,是纳西族传统文化和人口的加速流失。据调查显示,丽江古城纳西族小学生中,能说母语的比例已不足30%,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
我国的纳西族主要聚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香格里拉(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现有人口为324679人。
以上就是大淄博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大淄博。少数民族高考都能加分吗 并非所有少数民族考生高考都能享受加分政策。加分主要针对边疆、山区、牧区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 符合条件的考生,省级招委会可能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但最多不超过20分。加分对象包括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获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荣誉的退役军人、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
高考对常居汉族的加分原则 高考对常居汉族的少数民族不加分。只有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加分。 五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以下简称《加分瘦身意见》)针对近年高考存在的因“加分”导致的造假、舞弊以及全民奥数热等乱象,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及两项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等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此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吗,多少 1.8省区少数民族无条件加分 首先我们看到第一大类省区,这些省区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没有附加任何条件,属于无条件加分。包括北京、天津、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和湖北共8个省区。在这些省区只要是少数民族就可以获得加分,对是否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不做要求。 2.山西省少数民族全部不加分 其次我们看到第二类省区,只有一个山西省。山西省对少数民族考生不加分,仅执行同
高考加分的少数民族中包括有黎族吗? 高考加分政策各省互有差异,参考云南省2011年的高考加分政策,并不涉及黎族。 参考《2011年云南高考加分政策少数民族考生可加10分》,全文如下: 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青年及有特殊贡献的考生,经省招考院批准,在高考中可适当降低分数录取。 云南省普通高考政策性照顾加分有关规定昨天(4月28日,下同)公布,符合条件的考生,在高考中可获得10至20分的照顾加
湖南高考理科状元,4年前曾以全省第2考入北大,为何要退学复读? 2020年高考中,湖南省理科总分第一名叫杜青云,来自岳阳文郡洋沙湖中学,他的高考成绩如下:语文123分,数学146分,英语140分,理综289分,政策加分20分,总分718分。 这位低调的湖南理科状元,选择不接受媒体采访。 两次高考,一次全省第二,一次全省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杜青云是一名复读生,而且是一名“出身不凡”的复
关于少数民族壮族和汉族能生几个的问题? 关键应该是户籍所在地所属省份,具体请参见如下内容: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生育政策中对少数民族生育的政策规定大致可分为三类: (1)五个自治区和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云南、贵州、青海等省的计划生育政策。 内蒙古自治区规定:蒙古族公民,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子女。非城镇户籍的蒙古族公民,经批准可以生育第三胎。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公民,
贵州高考加分政策 2023贵州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最新政策如下: 1、少数民族考生,符合“三统一”条件的,加5分;2024年起,该区域取消该项目加分。 2、2022-2023年,贵州二类区域参加高考的少数拦隐轮民族考生,符合“三统一”条件的,加10分;2024-2025年,该区域参加高考的少数民族考生,符合“三统一”条件的,加5分;2026年起,该区域取消该项目加分。
2015年吉林省,少数民族满族高考加分吗 你好, 一、我省高考(课程)照顾加分政策出台背景及依据: 随着近年来高考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高考加分政策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备受诟病。 2014年9月3日,国家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明确提出“要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 12月15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
2024-11-10 22:55:25
2024-11-09 18:32:06
2024-11-12 07:14:40
2024-11-13 01:30:13
2024-11-07 17:19:43
2024-11-13 22:26:05